
We take a perfectly normal thing, that’s been done very often in a certain way, and we start to question that, why on earth should we make every new shopping or office or tennis court in the same way?
—— Nathalie de Vries
我们把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经常以某种方式进行,然后我们开始质疑,为什么我们要以同样的方式建造每一个新的购物场所、办公室或网球场?
——娜塔莉
明星事务所:MVRDV

《SuperDutch》一书聚焦于1990年代荷兰建筑界兴起的一股先锋力量,其中MVRDV是最具代表性的事务所之一。由Winy Maas、Jacob van Rijs 和 Nathalie de Vries 于1993年创立,MVRDV以其图表驱动、数据密集和空间逻辑极具策略性的设计方法在国际建筑界引发关注。他们通过对统计数据的视觉化解读,将城市问题转化为形式生成机制。例如《WOZOCO老年公寓》(1997)中,为应对规范限制,建筑体块如抽屉般悬挑出立面,成为激进策略与制度回应的代表。《Villa VPRO》(1997)则用层叠而非分区的方式组织空间,使办公楼成为动态地形。

他们更为激进的项目,如《Pig City》(2000)和《Data town》(1999),提出了用垂直农场或全数据模型解决全球密度、食物与能源等问题,展现出高度图解化、可复制性的城市未来愿景。这种方法体现了《Super Dutch》潮流的核心特征:理性优先、图像传播力强、对社会议题表现出技术式回应。


然而,《Super Dutch》作者Bart Lootsma并非对MVRDV及类似实践一味赞赏。他指出,这类“数据建筑”尽管具备批判性姿态,但往往也陷入图像驱动与概念先行的自我循环中。MVRDV在将复杂社会问题“图表化”的过程中,有时模糊了建筑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质性联系,甚至将城市简化为一个信息密度模型。这种处理方式固然令人震撼,却也可能导致建筑成为某种“媒体图像工程”,而非空间建构。
书中对MVRDV的批判可理解为对整个《Super Dutch》现象的反思:当建筑被过度媒介化、当“看上去聪明”的概念成为目标本身时,是否还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垂直,夸张,分层明确的结构,展现出对未来垂直城市的疯狂构想, 然而建筑本身,也将在20年后改建为办公楼。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探索20年前,甚至可以追溯到现代主义早期的垂直城市构想。


正如《Super Dutch》在肯定MVRDV代表的创新能量同时,也发出了对其潜在空洞化风险的理性警示。
功能策划:活动的二维抽象

这座大型别墅及工作室位于慕尼黑郊区,横跨两块矩形地块,由九个独立单元构成,整体呈现出类似条形码的拼贴效果。建筑功能布局来源于业主的日常生活节奏,并通过空间形态将其视觉化。每个“条带”对应一个独立功能或生活活动,其独特的内外部材料进一步强化了单元之间的差异性。

建筑体量庞大,被划分为十个部分,其中九个纳入建筑围护结构。一道幕墙横跨两个围护结构之间6米宽的缝隙,将各功能单元有序分隔。每个条带与相邻部分在空间氛围上,开间的宽度上,均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富有张力的体验。
功能与平面:通过平面可视化功能


地下室平面(左), 首层平面(右)




丰富的剖面
室内布局基于经典的“纵列式”(Enfilade)空间组织概念。住宅最终形态源于多个条带的组合,每个条带内部为贯穿全宽的主空间,并辅以嵌套式的卫生间等服务空间,每一个条块的功能明确,平面的开间大小,反映了它们的空间等级与功能。


二层平面(左), 三层平面(右)



立面材料:多彩的条形码构图

每个建筑单元对应一个功能,并在立面材料上通过色彩与材质的对比清晰表达其差异。不同条带在开窗形式、尺度与材料肌理上各具特色,为整体庞大的建筑体量注入丰富的细节与层次感。某些特殊空间,如多媒体房,其开窗形式与内部折板结构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批判与反思:建筑与抽象图形
在代尔夫特的一节课上,某位教授说KEES KAAN(荷兰建筑师)非常高兴自己的建筑没有被收录在《SuperDutch》中,因为它们要精致得多。这本书也对荷兰新兴事务所在建筑建构方面,有深着刻的反思。
概念主导设计与空间质量:

Bart Lootsma指出,《Super Dutch》建筑极度强调概念、图像与信息逻辑,然而这类作品在落地建造阶段,往往面临荷兰建筑行业固有的预算限制与建造体系标准化问题,导致建筑细部处理粗糙或过于简化,面对更为复杂的建筑,难以直观体现其复杂图像与空间设想。
低成本建造文化:
受制于荷兰普遍推行的效率导向、开发商主导的建造体系,许多《Super Dutch》项目虽然概念强烈,但在构造层面显得“廉价”甚至临时化。书中指出,相比德国、瑞士等地追求工艺性的建筑文化,荷兰更倾向于将建筑作为“策略表达”或“城市议题的视觉介入”,材料与细节并非设计关注核心。

技术实验受限于执行条件:
虽然《Super Dutch》鼓励形式与建筑功能重组的实验,但Bart Lootsma也批评这类设计很少真正进入“建筑工艺层面”的实验性。MVRDV许多项目的最终落地版本被迫压缩细部开发,只保留视觉冲击力。这种现象使建筑呈现出“图像强烈,构造单薄”的矛盾性。
建筑设计向媒体导向的妥协:
书中提到《Super Dutch》 建筑某种程度上成为“媒体友好的产品”——图像传播优于建造质量。建筑师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杂志上“看起来激进”,而非在材料与工艺上追求永恒性与精致。

本案例最初发表于极速工作流009,2021年1月17日,由:鼎建模,Oil编辑。
本文重写于2025年7月1日
图纸及参考资源出处:
1.https://www.cladglobal.com/architecture-design-features?codeid=30962&source=home
2.https://pressroom.mvrdv.com/
3.https://www.archdaily.com/920073/mvrdv-exhibit-architecture-speaks-to-in-innsbruck-open-this-week?ad_medium=gallery
4.https://bbusemert.wordpress.com/2018/03/23/barcode-house-mvrdv/5.El Croquis 173 MVRDV 2003-2014
6. SuperDutch : New Architecture in the Netherlands, Bart Lootsma, 200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极速工作流 2.0|建筑设计全流程与作品集平台 - Rhino建模|D5渲染|GH参数化|课程设计教程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uper-workflow.com/barcode-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