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师

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日本建筑师,1971年出生于大阪,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系并获得硕士学位。早年曾在伊东丰雄事务所工作,2005年创立「Akihisa Hirata Architecture Office」,现任京都大学教授。他的设计理念深受自然生态启发,主张建筑应如生物般与环境缠绕共生,形成有机、复杂而富有生命力的空间。他提出的核心理论概念是“缠绕的相容性”(日文原文:からまりしろ,英文原文:Tangling Relationship 或 Karamari-shiro),强调建筑内部及其与周边之间的相互纠缠、重叠和模糊边界。其代表作《Tree-ness House》展示了建筑结构、绿植系统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探索了人与自然、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全新共生关系。


场地:高密度住区

概念模型
该建筑位于东京大冢区,是一位艺术家于2017年委托设计的集合住宅与画廊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由于项目地处高密度住宅区,周边城市环境相对拥挤,且基地呈现出典型的“东京式”狭长形态——临街面较窄、进深较长。面对这一场地特性,建筑师将底层空间开放为面向公众的画廊与沙龙,用于承载较大的人流;而更为私密的居住功能则沿竖向发展,布置于上部视野开阔的区域,从而实现功能与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
设计概念:有机结构。

这个项目是在东京都丰岛区建造的一个由住宅和画廊组成的复杂建筑群。它如同一棵树,由具有不同特性的部分——树干、树枝与树叶——有机地组合而成。建筑师试图打造一种有机的建筑形式,仿佛是通过具有层次结构的不同构件——如植物、褶皱状的开口、混凝土盒子等——相互组合、生长而成的整体。
“ 它是在东京大冢建造的房屋和美术馆的综合体。在单棵树中,树干,树枝和树叶等不同部分有机地共存。在这里,类似地,盒子,打褶的窗户和植物是分层组合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边界是不明确的,例如空气中仅出现一棵树的区域。我试图做类似的事情
——Akihisa Hirata平田晃久”
功能组织:围绕中庭生长的树枝。

建筑师通过三维堆叠混凝土盒子,构建出一个包含复杂中空空间的主体结构。从剖面来看,建筑内部设有一个贯穿上下的主要中庭,成为组织空间的核心。每一个混凝土盒子均与中庭相连,使中庭在形态上如同树干,在功能上则为各个房间提供自然采光与通风。功能空间犹如围绕树干生长的树枝,由此形成一种有机的空间组织逻辑。


首层平面(左),二层平面(右)


三层平面(左),四层平面(右)
阳台细部: 独属于住户的绿植。


建筑师在结构上设置了带有折板阳台的开口,同时营造出贴合人体尺度的阳台细部。从其剖面图与平面图可见,人的行为路径与空间布局高度契合,仿佛栖居于树上,行为被“树枝”般的空间引导。阳台板周围设有种植槽,每一槽形态各异,如同自然中多样化的枝叶形式,不仅提供住户专属的绿植空间,也共同构成了丰富、生动的建筑立面。

批判反思
本案例是作者作为“极速案例研究员”的首个研究项目。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当时仍处于探索“如何使设计方案独特、追求形式感”的阶段,因此从案例库中挑选了这一结构最为复杂的项目。在完成建模后,我使用 Enscape 渲染器进行了“建筑漫游”(回顾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建筑评价方式——即“认知漫游”(cognitive walkthrough)。
然而,在沉浸式体验这些狭窄空间的过程中,我几乎难以辨识其空间逻辑。虽然其复杂的组织关系成功塑造了“树形”意象,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使用上的困扰,仿佛一个难以穿行的迷宫。


我认为,这个案例最具价值之处在于对“树”这一具象自然形态的解构,并尝试以建筑语言重构树干、树枝与树叶的层级结构。然而,空间尺度的局促也是导致其结果过于复杂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将同样的设计概念置于更大的场地上进行延展与放大,或许可以获得更具可读性与使用性的建筑效果。在如此狭窄的场地上,挑战高复杂度的空间设计,这样的勇气与执行力也值得学习。
本案例最初发表于极速工作流008,2021年1月4日,由:萤火虫(yukai)建模,Oil编辑。
本文重写于2025年7月1日
图纸及参考资源出处:
1.http://www.toyo-ito.co.jp/WWW/Project_Descript/2005-/2005-p_11/2005-p_11_en.html
2.https://www.archdaily.com/8246/showroom-h-akihisa-hirata/501010a728ba0d4222000851-showroom-h-akihisa-hirata-image?next_project=no
3.https://architecturephoto.net/94915/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极速工作流 2.0|建筑设计全流程与作品集平台 - Rhino建模|D5渲染|GH参数化|课程设计教程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uper-workflow.com/case-study-akihisa-hirata-tree-ness-house/